人物简介
陈英杰,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研究员,前新能源行业资深从业者,宁德时代/新能安算法部负责人

一、自我破局:从清华到宁德到北大的跨界人生
人如何在突破舒适区的过程中不断前进?陈英杰老师用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回答了这个问题。作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排名前5%的顶尖学子,他曾毅然放弃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诱惑,选择当时尚属新兴领域的新能源赛道,只因喜欢和“真实的物理世界”打交道。
博士毕业后的五年从业时间,他将一系列“不可能”变成“可能”:他负责电池管理(BMS)算法体系的构建,带领团队将多个技术指标做到行业领先,量产交付近千万套电池管理系统,为企业创造数亿元商业价值,更创下集团升职加薪速度的历史纪录。
然而,在职业巅峰期,陈英杰老师却毅然转身,回到校园,投身下一代技术研究。“在企业是追风口,在高校可以造风口”——这句充满魄力的宣言,展现了他对科研本质的深刻理解。面对诸多不确定,面对企业开出的600万年薪,他更渴望用一套“从0到1”的原始创新完成对自我的破局。
二、锚定电池管理,力争做最好的电池算法
在陈英杰老师的研究视野中,电池管理是一门融合安全、经济与体验的艺术。
他构建的主动安全体系能将系统安全性提升1-2个数量级,通过优化管理实现20%的成本降低与投资回报率提升,更以精细化的控制算法消除异常断电等使用阶段的常见问题,显著提升用户体验。
而如何在如此严苛的质量要求下,在多种不同的应用领域做到稳定量产交付近千万套?陈英杰老师认为,树立一种研发的“理念”是最重要的,应该在开发阶段做足工作、正向管控质量,做到防患于未然,不是到市场上出问题后再修修补补,问题越到后期暴露带来的成本越高,甚至是指数级增长。
面向未来,他预言“让电池自己‘开口说话’”将成为技术爆点,通过“数字孪生+材料基因”的创新体系,让电池在虚拟世界先完成全生命周期模拟。比如现在,我们可以使用AI技术生成更好的模型,乃至用AI来赋能池行业的生产、研发、运营、售后等各个环节。
谈及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全球站位,陈英杰老师充满自豪,他亲身参与并见证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历程,十年前特斯拉是行业标杆,现在中国的产业规模已实现反超,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。
三、技术人的理想画卷:零碳事业也是星辰大海
在陈英杰老师勾勒的技术蓝图中,能源革命正在突破地面交通工具和储能的边界,向飞行器、船舶、各类机器人乃至数据中心等全新领域拓展。他敏锐的预见,未来五年,新能源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。
但同时,他也强调,必须回归第一性原理,从底层重构能源系统架构。“对技术的想象力和要求可以再高一些,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。”
再次回到学校,陈老师谈及心中理想的科研范式:以原创性突破产生学术成果,用学术成果推动产业技术进步、产生商业价值,再利用部分商业价值反哺科研。在从高校到企业,再回到高校的过程中,他也正是这样实践的。他相信,未来就在这些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到来。
“零碳不是口号,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星辰大海”,相信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,他正以“造风者”"的姿态,参与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。
陈英杰老师是「 金沙赌场
电池管理技术研究」项目受资助人,项目旨在支持北大深研院开展电池管理领域相关研究工作,助力教学科研、学生培养等全面发展。